2025年3月28日,药物分析教研室组织开展了《药物分析》课程集体备课活动。本次活动以“深化教学内容改革、探索人工智能赋能本科教学、提升青年教师教学能力”为主题,通过试讲示范、AI教学研讨等形式,对《药物分析》理论课与实验课的教学设计及智能化教学手段进行了全方位探讨。教研室全体教师参与,现场讨论热烈。

青年教师展风采,老教师传经送宝
活动中,有十余年授课经验的王延风老师首先讲解了《药物分析》第二十二章莨菪烷类抗胆碱药物的分析。她以“结构-性质-分析技术”为主线,结合药典标准与临床案例,生动阐释了手性药物分析的关键点,为青年教师提供了成熟的教学范式。
三位青年教师毕晓东、张春雨、赵衍辉分别围绕《药物分析》第十章芳酸类非甾体抗炎药物的分析进行试讲,从药物结构特征、理化性质到药典分析方法,系统展示了课程设计思路。
教研室充分肯定了青年教师的专业素养,并在教学案例选取、课堂互动设计等方面提出优化建议。




AI教学引热议,智慧教育成焦点
在专题研讨环节,AI在教学中的应用成为讨论热点。教研室主任李珂老师指出:"AI不是要替代教师,而是赋能教学。我们要善用技术手段,但更要守住'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本质。"
与会老师深入探讨了AI赋能本科教学的意义和《药物分析》课程改革方案,提出从以下三个方面开展智能化教育改革:将开发"AI+药物分析"微课程系列,涵盖光谱解析、色谱优化等难点内容;建设智能药物分析案例库,收录100+真实药检案例供教学使用;试点"人机协同"教学模式,教师负责启发思维,AI承担重复性训练。
构建长效机制,助力教学提质
下一步,教研室将建立共享教学资源库,整合优质课件与实验方案;联合药学院其他教研室开展跨学科备课,避免内容重复,构建连贯的知识体系;进一步探讨DeepSeek+生成式AI助力药学教育创新与教师教学能力的提升。
教研室主任在总结中强调,本次备课活动既是对教学内容的精细化打磨,也是对青年教师培养的扎实推进。活动不仅促进了教学经验的传承与创新,更开启了智能化教学改革的新篇章。教研室将持续以学生为中心,推进教育技术创新,为培养新时代药学人才提供有力支撑。
通讯员:路文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