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2~23日,第二届“中医药社杯”高等学校中药学类专业学生知识技能大赛在河南郑州举行,本次大赛由教育部高等学校中药学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和全国中医药高等教育学会主办、全国中医药高等教育学会中药研究会和河南中医药大学共同承办。药学院中药学专业学生组队参加了大赛,我校获得团体优秀奖,3名参赛选手获得个人优秀奖。
药学院对本次大赛高度重视。经过广泛发动和理论、技能测试,从2014级中药学专业本科班选拔了4名同学组成参赛队伍,抽调高红莉、段瑞、曲晓兰、齐永秀、王福刚、毕研平等6名教师组成指导教师组。指导教师利用课余时间和节假日,按照竞赛大纲对参赛学生开展近两个月的赛前集训,包括中医学基础、中药学、方剂学、中药化学、中药药理学、药用植物学、中药鉴定学、中药炮制学、中药药剂学、中药分析、中药药事管理与法规等课程的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为顺利参赛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全国55所高校参加了本次大赛,其中中医药大学20所、中医学院4所、中医药大学附设的独立学院4所、开设中药学专业的综合类高校27所。按照竞赛规则,每所高校派出3名队员参加比赛。我校高红莉教授应邀担任大赛评委。
经过激烈的比赛,6所高校分别获得团体一二三等奖,54名选手分别获得个人一二三等奖, 其余高校获得团体优秀奖、选手获得个人优秀奖。
本次大赛旨在落实国家中药学类专业培养方案标准的导向性和示范性,竞赛题目体现了很强的综合性,对知识和技能的考查既有深度又有广度,特别要求参赛学生能够规范、熟练地进行技能操作。竞赛的8个模块以同等比例汇总为总成绩,实验技能包括中药材及饮片鉴别、中药未知粉末鉴别、中药炮制、中药制剂、中药化学、中药分析、中药药理等7个模块, 另外1个理论考核模块涵盖中医基础、中药学、方剂学三门课程的笔试。
通过本次参赛,指导教师和参赛学生都有很大收获,我们也清醒地认识到,在中药学专业人才培养方面与中医药院校相比还有较大的差距。这为今后修定中药学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和教学大纲,开展教学研究和教学改革,不断提高中药学专业人才培养质量,提供了广阔的思路,为参加下一届大赛积累的经验。
